小孩学舞蹈跟不上步调怎么办 韵律是什么意思?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4657 阅读

小孩学舞蹈跟不上步调怎么办

韵律是什么意思?

韵律是什么意思?

(名)声韵和节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
1、韵律(拼音:yùn lǜ )。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2、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旧唐书·元稹传》:“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 叶圣陶《游了三个湖》:“听湖波拍岸,挺单调,可是有韵律。”
造句:这首歌歌声悠扬,韵律和谐,听起来十分悦耳
舞蹈时以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速度等称为韵律。凡某一现象作周期性的反复,通称为韵律。
如四季的循环、地球的运转。古代诗词的平仄格式与押韵规则,亦指西方诗歌的节奏,以音节或音步为单位;一指散文作品中规则的律动。美学上指使声音谐和的法则。

学跳广场舞的双人舞和单人舞,哪种更难?

学跳广场舞的双人舞和单人舞哪个更难,当然是广场舞的双人舞学跳难度比较大些,双人舞需要两个人的默契配合,而单人舞就不需要别人的配合,单人舞只需要个人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步骤,跟定音乐注意踩点就可以了。而广场舞双人舞,两个人学舞的悟性也是有差异的,在学跳舞的时候不能同时进步,在学跳双人广场舞想掌握并能蹦跳自如 ,得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说广场舞单人舞比广场舞双人舞学起来要简单些,广场舞双人舞要难些。

怎样才能提高舞蹈的灵活表现与节奏感?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们传达情感的重要媒介。在舞蹈表演中,眼神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准确的眼神配合丰富的表情,就能使舞蹈更具表现力。在舞蹈表演中,不同的主题运用不同的眼神,不同的舞姿也有不同的眼神,比如表现两个人的爱情,就有含情脉脉和眉目传情表现背叛,就是愤怒、哀怨的眼神表现与敌人抗争,就是坚毅勇敢的眼神表现小女孩的无忧无虑,就是纯净自由的眼神表现等待,就是惆怅急切的眼神表现希望,就是憧憬的眼神。舞蹈演员在台上表演,肢体表现固然重要,但是眼神是否运用到位,观众是可以准确捕捉到的,因此,每一个表演者在台上都应该全身心地投入,用心去诠释每一个角色,做到形神兼备,面面俱到。
舞蹈的基本功就像一座建筑的根基一样,是打基础的部分。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肢体表现是最主要的,舞蹈表现力也主要从肢体语言中获得。每个舞蹈演员在专业学习中都会苦练基本功,比如压腿、压肩、下腰、劈叉跳等,一般舞蹈演员都能做到。但是为什么不同的人舞蹈表现力不同呢?同样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演绎出来效果就有差别,这就涉及到影响舞蹈表现力的几点因素:
全身各部位动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协调性,也就是敏感,以及细节是否做到位。舞蹈基本功一方面是对技能的训练,一方面是对身体动感准确性的培养,包括韵律感、节奏感、协调性、平衡性等。在舞蹈表演中,对细节的把握决定着整场演出的水准,比如手指弯曲的弧度、脚趾尖延伸的高度、肢体转动时屈身的程度等,这些既以演员的基本功为基础,又是在对基本功进行拔高。把握好每一个细节,舞蹈的视觉效果才会更好,才会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神韵对于舞蹈而言,就如建筑的风格一般,没有了风格,建筑就是砖瓦的简单堆砌,没有了神韵,舞蹈就成为了简单的肢体运动,缺少了内在韵味,整个舞蹈过程就显得生硬,缺少生命力。很多艺术形式都讲究神韵的传达,比如书法、国画,舞蹈也一样。
以民族舞为例,蒙古舞的抖肩、扭腰、旋转、跳跃、挥鞭一气呵成,在刚柔相济间尽显蒙古族人民热情豪迈的气质傣族舞起伏而富有曲线的舞姿,表现了傣族人温柔似水、柔中带刚的气韵。还有古典舞,那轻盈曼妙的形态、画圆回旋的动态以及迂回婉转的状态,都体现了古典舞典雅、柔美、流畅、婉转的神韵。每一种舞蹈都有其特有的神韵表达,如何更好地表达出舞蹈的神韵美,让观者既能感受到舞蹈本身的美,又能区分出不同舞蹈的风格差别,那就需要舞蹈演员增强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将舞蹈的特有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艺术的本身是相通的,任何舞蹈的表现都有音乐的支撑,即便没有具体的伴乐,也会有节奏节拍的配合。可以说,音乐在舞蹈表现力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节奏鲜明的音乐,能使舞蹈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舞蹈更具表现力。如壮族舞蹈《踩瓦泥》的舞蹈音乐的节奏包括动作感觉上的快慢和强弱。演员通过体验其中的旋律、节奏,想象应产生的表情,比如表现壮娃“抢泥”时,只有简单的打击节奏声,那么演员就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吆喝、吆喝”,随着呐喊声节奏的变化,更好地理解和准确把握舞蹈动作,把“抢泥”时的争、闹、笑生动地表现出来,让舞蹈的表现效果达到最好。《踩瓦泥》根据音乐的“踩”的旋律创造出“舞蹈的旋律”
随着音乐的色彩变化而进行舞蹈多样化的启发,在优美的旋律中,一个活泼可爱的壮家小女孩站在大山深处的泥堆上招手邀约小伙伴来“踩瓦泥”,舞蹈从壮家小姑娘认真学踩瓦泥到制作过程中的玩闹,最后制作出具有壮家独特技艺和图腾的瓦片,伴随音乐的对比、展开而使舞蹈达到了层次丰富、跌宕起伏的效果。
舞蹈是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离开舞者的动态形象也就看不到任何文化信息,而很多舞蹈所表现的文化特征,是可以借助道具这一重要媒介来形成和展现的。譬如民间广泛流传的狮子舞,就是利用道具进行舞蹈表现的最好例证。舞狮人手举狮头或是从高处一跃而下,或是静卧一处左右张望,尽显生龙活虎的逼真之态。
再如,流传于我国广东梅州一带的“席狮”舞蹈,更加体现出道具表现力中的“可塑性”和“象征性”。席狮的突出特色是以一张席子扮狮,在似狮非狮中求其神似。舞蹈利用一张草席,巧妙地折叠成狮头模样,活灵活现的舞弄。时而将草席卷成长筒状,双手握住敏捷窜跳时而将席子披在身上,双手将草席抓成狮头形状起舞时而又丁字步全蹲,上身前俯,模拟狮子吞食或饮水使得一张席子变化无穷。由此可见,巧妙地使用道具,可以大大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拓展舞蹈动作之外的表现内容。
一台好的舞蹈还有其不可缺少的客观环境成分。所谓的客观环境包括舞台背景、灯光等的设计,背景音乐的选择,舞者的服装设计等等。如《火舞》是世界著名编导大师穆斯塔法的作品,这是一部从视觉元素到听觉元素均让人耳目一新的力作,通过整合土耳其民族歌舞剧传统并打碎杂糅成一台充满当代传奇性质的舞台剧。无论是仪式感强烈的踢踏,还是妩媚妖艳的肚皮舞,总之,演员律动的脚步和扭动的腰肢编织成火与舞的缠绵,使得舞蹈效果非常好看、好听。在灯光的映衬下,舞台呈现出红、蓝、紫等极易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色调,加上舞者叙述性很强的肢体语汇,即使没有说明书,观众也可以感受到它所要传达的意蕴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