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环境创设包括哪几方面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4305 阅读

班级环境创设包括哪几方面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一)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环境创设时要目标明确,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相一致。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全面发展,那么在环境创设上对体、智、德、美几个方面,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就不能重此轻彼。凡是孩子发展、教育目标所设计的领域,就应有相应的环境布置。另外,要根据学期计划和月计划、周计划的不同,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形成系统的、系列的环境布置,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   (二)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原则。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年龄差异。环境创设必须适应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通过不同层次的环境和不同的材料来达到教育目的。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感觉、兴趣、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教师要注意到这些差异,适应这种差异。好奇、探究是幼儿的天性,如果环境布置总是一成不变,不仅不能给孩子以新鲜感,久而久之也会使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随之下降。因此,创设新鲜的、动态的环境是幼儿教育的艺术之一。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原则。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之中。 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了解,也更加爱护。”环境创设特别是室内环境创设,应充分让孩子参与,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设计、提供材料与作品、参与布置,然后利用环境进行幼儿的主动活动。虽然孩子参与环境创设比教师本人独立完成费时费力,但就其教育效果来说,更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性,增强其责任感和成就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四)园内外环境相协调的原则。既要重视园内环境的创设,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功能,在做好园内工作的同时,营造和谐的园外环境。通过多种形式主动与家长联合,对家长进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使之配合幼儿园教育,也可以请特殊岗位(如交警、记者等)和有特长的家长到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到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五)经济实用的原则。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的特点和条件,不提倡大手大脚,要多使用废旧材料布置环境、制作玩教具。这一点不仅适合农村的经济条件,对城市园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六)突出特色的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结合各自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切忌千篇一律,千园一面。可以充分发掘地方蕴藏的课程资源,发挥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突出地方特色和教师特色。地方特色尤其要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七)安全卫生的原则。幼儿园的园舍首先要做到安全,在新建和改建农村幼儿园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考虑园舍的安全问题,坚决不能有危房,包括围墙、厕所。地面要平坦,不能有坑坑洼洼、磕磕绊绊。所种花草既要漂亮,又要无毒、无危险,比如夹竹桃、仙人球之类就不宜在幼儿园种植。室内、寝室要安装紫外线灯或随时用消毒水消毒。电器、电线布置要合理,用电插销不能离孩子的床铺太近。吊扇使用前对其稳定性要进行检查。其次是玩具安全,室内外玩具都不能有危险性。室外大型玩具有相当一部分是铁制的,边角都要圆滑。孩子玩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看护好。室内玩具的购买也要注意,比如尖锐的、细小的、发射的等等,都有危险。一些“三无”塑料玩具也有安全上的问题。另外,玩具还要经常清洗,保持整洁。   (八)平等和谐的原则。这一点主要指的是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建。精神环境创建的中心是建立融洽、和谐、平等、健康的人际关系。《纲要》在讲到幼儿园教育原则的时候提出:“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这里提到了两个尊重,一个并重,一个关注。实际上,孩子很多心理问题是从幼儿时期形成的,如孤独感、自卑感、攻击行为等等。教师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团结、和谐的同学关系,有助于形成幼儿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形成他们健康的人格。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就是把幼儿当成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而不要把他们当成孩子。幼儿的身体是相对脆弱的,幼儿的心理同样是脆弱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充分尊重。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能轻易地批评孩子,不能过分地批评孩子。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就是说要从孩子的特点出发,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教给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不能搞小学化的东西。关注个别差异,就是说在教育上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比如少数民族、单亲家庭、弱智残疾、外来打工、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孩子。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包括哪些维度?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与态度、能力、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的三层次目标,即活动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在此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因为目标定不准,高了达不到,低了没挑战,因而将目标含糊表述,,由于目标不明确,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往往会出现环节推进上缺乏递进性,师幼互动中的提问显得随意、漫无目的,对生成的问题常常无法准确判断和回应等问题。我认为,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教师要注意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操作性。
一、活动目标要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目标过高,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外,幼儿因能力达不到,完不成任务不能获得成功感,失去兴趣;如果低于幼儿实际水平,幼儿会觉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劳,而失去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要结合本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同时,教育活动目标的的制定还要遵循幼儿的认识规律,幼儿的认识规律一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
二、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教育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本次活动要传授、激发幼儿那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培养幼儿的哪一种情感都要有较明确的说明,否则教育活动目标表就失去了它的指导作用,使得活动组织起来比较困难。
三、活动目标要面向全体,也要注意个体需要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制定一个适合全班幼儿水平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班级的教学活动又必须围绕着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那么我们如何使教学活动目标既有统一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有一定的弹性,要让大多数幼儿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也要让个别幼儿完成最低标准。
四、活动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各领域目标之间的整合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整合性的活动,一次活动中有五大领域相互渗透,那么它的教学目标也不是孤立的,它应该成为一系列教学目标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其他教学目标的相互联系。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与同一课题或统一学科领域中前后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领域的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目标与其他相关领域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确定任何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都必须考虑这两方面的关联。才能是教学目标之间相互配合,产生整合的效应。
制订好目标后,教师还需对已制订好的目标进行不断反思,使其尽可能更加合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