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信心的10个好方法 孩子做题有畏难情绪怎么办?有什么好的方法?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3816 阅读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10个好方法

孩子做题有畏难情绪怎么办?有什么好的方法?

孩子做题有畏难情绪怎么办?有什么好的方法?

家长可以适时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给孩子听,告诉孩子相信自己。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及时鼓励。

想把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变得活泼开朗,应该怎么做?

跟小区里的妈妈聊天,她说,别人家孩子出门都特别活泼,很快就能和小朋友们玩儿到一起,看到新鲜的事物也充满好奇心,我们家孩子恰恰相反,不喜欢和大家玩儿,只喜欢自己一个人摆弄玩具,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和小朋友互动,这么内向以后上了幼儿园可怎么办啊,被人欺负了都不会反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向这个词成为了贬义词,内向就意味着害羞,社交恐惧,保守,悲观,孤僻,沉默寡言。
在很多父母的潜意识里,自己的孩子内向就表明将来容易吃亏、不受别人欢迎。
内向很多时候被默认为是一种性格缺陷,内向不合群的人也被当成异类。
可是,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
他找来两个6岁的男孩子,A男孩外向活泼,B男孩内向安静。
他将两个孩子带到同一间屋子里,各发给他们一个拼图,并告诉他们,第一个拼完走出房间的人即为胜利者,可以得到奖励。
一开始,两个孩子都很认真地拼图。拼到一半的时候,房间里突然进来了一只小狗,A男孩的注意力瞬间被小狗吸引,他放下手中的拼图,开始和小狗玩起来。
而B男孩只是在小狗进来的时候看了两眼,之后就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拼图上,直到完成。
当B男孩拼完拼图走出房间的时候,A男孩还在和小狗玩耍,全然忘记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
内向的孩子更倾向于内心世界,他们不容易受外界干扰,能够将注意力长时间放在自己的事情上,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心理学家表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无优劣之分,区别在于获取能量的方向不同。
外向的人是通过社交来汲取能量,他们热情、健谈、爱交友。
而内向的人刚好相反,他们是内倾型,他们会本能地回避无意义的社交,不喜欢人多热闹的场合,他们更喜欢通过独处来汲取能量。
我们要搞清楚的是,内向是一种性格,性格是动态的,流动的,不是静止不变的。
所以家长们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上“内向”的标签,贴标签的后果就是误以为孩子就是内向的人,一旦这样看待孩子了,进而就会想尽办法“帮”孩子“改正”这些缺点!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有的家长,为了纠正孩子内向的性格,故意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
尤其是到过年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见面聚会,家长们一致认为让孩子展现自己的时候到了,于是要求孩子在大人面前敬酒、唱歌、跳舞,生怕自己家的孩子输给了别人家的孩子。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亲戚家的女儿属于不爱说话那种,在外人面前比较拘谨,可她妈妈觉得内向吃亏,一直逼女儿变外向。
过年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她就趁机让女儿敬酒。
小女孩听后脸一下子涨红,怎么也不肯这样做。
她妈妈觉得没面子,大声训斥道:“你连敬个酒都不敢,以后还能干什么?”
孩子瞬间哇哇大哭,跑进了房间里再也不敢出来。
强迫内向性格者变得外向,对内向的孩子来说,就是一场噩梦。
如果家长强迫不爱说话的孩子进行社交锻炼,逼着他们开朗、活泼……不仅会让孩子难堪、尴尬;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的心态,不断消耗他们内在的能量,甚至会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美国科罗拉多英才中心专门针对社会上的那些精英人才有过一次研究,三十年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内向型性格的精英人才是外向型性格的3倍;IQ越高的人,内向型的倾向就越强烈!
世界上很多取得大成就的名人都是内向型人格:
拿破仑、爱因斯坦、梵高、毕加索、卓别林、托尔斯泰、甘地、达尔文、巴菲特、比尔盖茨……
演艺圈里的一线演员譬如梁朝伟、周星驰、葛优、陈坤、周迅、陈道明等也都是内向性格的人。
面对内向的孩子,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减少一点焦虑,去尊重他们的性格,给他们独处的空间。
《爱因斯坦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他内心沉静,绝不墨守成规,思考不受外界影响,想象力的驱策使他能够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是个怪人,一个可敬的叛逆者”。
爱因斯坦很晚才学会说话,一直到7岁时他依然是个沉默寡言,不太愿意说话的孩子。
多年以后,当人们问他为何能在1905年提出那么多改变人类认识世界的理论,他谦虚地回答道:
“并不是我很聪明,我只是和问题相处得比较久一点而已。”
孤独和安静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内向者会关注内在、反躬自省、把内在的敏感磨砺成对世界的洞察力。
看过这样一句话:
“内向的孩子,嘴上没话,心里有光。”
如果你家的孩子喜欢独处、喜欢爱书、喜欢自己一个人玩,那就顺应尊重孩子的这种行为。
也许对他们来说,拥有自己内心的小世界就是一种快乐。
而我们父母终其一生追求的,不正是让孩子幸福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