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正确引导孩子自律 怎样让孩子变得自律?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4317 阅读

怎么正确引导孩子自律

怎样让孩子变得自律?

怎样让孩子变得自律?

怎样让孩子变得自律?
一、树立自律的榜样
从一个被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言教”能胜过“身教”。在自律这件事上,尤其是如此。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父母对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想想我们小的时候,一个从来不读书、每天打麻将的大人,反复对你说:“要多读点书”,“你怎么不读书”,“你怎么就知道玩”……你听了,是不是很厌烦?TA说得越多,你就越会降低对TA的评价。因为你觉得TA言行不一。
可是,换一个人,一个手不释卷、常常给你讲点故事、分享点新观点的人,对你轻描淡写地说一句:“要多读点书”。你听了,是不是很服气?是不是连连点头?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我们作为被教育者的态度都是一样的。
所以,教育者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自身的自律。无论到什么年纪,不要放弃自己,要始终追求自律。
这并不是说,父母本人的自律必须达到“神”或“机器人”的程度。而是说,父母虽然是凡人,虽然也常常失控,但始终不放弃追求自律的努力。
而这种努力,本身就是给孩子树立了自律的榜样。
二、手把手教孩子自律
自律不是天然就会的。它是需要学习才能不断增强的一种能力。
教育者自己开始追求自律,就会逐渐学会很多自律的方法和策略。
比如:如何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如何利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番茄工作法”等方法,进行任务管理和时间管理;如何通过保持物理距离、分散注意力等策略,来抵御外界诱惑;等等。
父母可以把自己学来的这些方法和策略,手把手地教给孩子;把自己追求自律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也坦率地和TA分享。
更细致地,父母可以一步一步教孩子:如何定计划;制定后,如何执行;执行时,如何自我觉察、自我跟踪;对于执行情况,如何定期总结;什么情况下需要调整计划,如何调整……
当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达成了,引导孩子去体味其中的快乐和满足,用这个小小的成功去肯定自我、增强力量,而不是用“补偿性”的放纵去庆祝和奖励。
当孩子暂时屈服于诱惑、失控了,用同理心、同情心去安慰TA,引导TA学会自我原谅,摆脱羞耻感和罪恶感,尽快从这个小小的失败中恢复过来,而不是从此“破罐子破摔”。
事实上,没有为追求自律而切实努力过的父母,是不可能进行这样的自律教育的。
因为他们不懂自律的不易,也就无法理解和包容孩子。所以,只会给颗糖作为奖励,或者责骂一顿作为惩罚。
三、引导孩子去发现目标
通常,我们认为,一个人是先有了目标,然后通过自律去实现目标。
然而,这个逻辑恰恰反了。
假若一个人从未追求过自律,那么TA的时间大多都荒废了,TA不太有可能去自我认知,去发现自己的目标。
假若TA终生都过着不自律的生活,那么TA大概率地,会产生很多“问题行为”,会浑浑噩噩耗尽一辈子。
因此,一个人的目标,通常是在TA过上自律的生活之后才产生的。
引导孩子去学习自律、追求自律,有两大好处:
一是TA对时间的利用更高效,就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和了解更多领域,就有可能更早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二是TA在自律的过程中,常常进行总结和回顾,就会加深对自我的认知,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
当孩子找到目标,即对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做些什么事”有了大体的认识,这个长远目标就会反过来帮助TA,增强自律的能力。
因为,这个目标就是第二块棉花糖。它对孩子的吸引力越大,孩子就会越自律。TA会认为,为了这个极具吸引力的目标而延迟享受,是值得的。

小孩自律性差,不学习怎么办?

孩子的自律性差,首先需要改变和提高的不是学习,而是纠正他的习惯。自律性差,一般在学习过程中不主动,容易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下要开始给孩子循序渐进的制定一些他感兴趣的小目标让他来坚持并完成,慢慢的先培养他的专注力,然后通过他达成这些小目标来增加他的成就感,让他自己对自己重拾信心,知道自己也可以完成某件事。同时需要家长花时间精力陪伴孩子,家长也需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