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遗忘的原因心理学 提笔忘字在心里学上是什么心理现象?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464 阅读

产生遗忘的原因心理学

提笔忘字在心里学上是什么心理现象?

提笔忘字在心里学上是什么心理现象?

提筆忘字在心理学称为遗忘,提取出记障碍。一
记忆分为三个过程
1,习得:通过学习得到的知识。
2.保存在记忆里,备用。
3:提取:用到这些知识时能回忆起来,认识,写出来。如不认识,写不出来是提取出了问题也称为遗忘。

动机遗忘理论?

动机性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指人为避免不愉快的情绪或内心冲突而遗忘某些事件或人物的现象。这种遗忘常由一定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机所致,是个体心理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被遗忘的事物往往与社会道德观念相冲突,或是以唤起个体的创伤性体验。但动机性遗忘并不意味着有关的经验已从记忆贮存中消失。
相反,这类经验可能在梦境中,或通过某些过失行为隐晦地表现出来。弗洛伊德首先研究了这种现象,并提出动机性遗忘这一概念。

影响幼儿记忆的因素主要有?

影响幼儿记忆的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生理方面。主要是指先天遗传和身体状况。如身体状况不佳,比如鼻炎,都有可能影响幼儿的记忆。
二是被记忆对象的特点。记忆材料是相互关联的,记忆效果就好;记忆材料是形象生动的,活动的,次第被展现出来的,就会让幼儿形成深刻的印象。

什么是遗忘?遗忘有什么规律?

遗忘的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来的,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具体内容是:20分钟后,42%被遗忘,58%被记住;1小时后,56%被遗忘,44%被记住;1天后,74%被遗忘,26%被记住;1周后,77%被遗忘,23%被记住;1个月后,79%被遗忘,21%被记住。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是一种记忆的丧失,可以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前者指的是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后者指的是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
相关内容解释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遵循“先快后慢”原则。遗忘除了受到时间的影响,也会受其他因素制约,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不感兴趣、不熟悉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