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宝宝烫伤程度
宝宝开水烫伤、意外伤害怎么办?
宝宝开水烫伤、意外伤害怎么办?
冰敷。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冰敷。千万不要盲目的乱涂牙膏、猪油、盐水之类的东西。如果家里没有冰,最好的办法是用冷水淋,降温散热,用剪刀剪开有衣服头发粘连的部分,切忌善自撒扯,增加伤处的疼痛和烫伤创面的感染。同时也要尽量安抚好宝宝的情绪,让宝宝不要哭闹,根据宝宝烫伤的程度及时选择就医,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期而留下难看的疤痕。
总之,年轻的父母有宝宝过后,尽量不要在他们周围放置宝宝随手可触及的热水瓶,电磁炉,烤箱之类的东西。在宝宝没有完全独立以前,也尽量不要让他脱离监护人的视线。照顾好宝宝是每个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第一时间冷水冲(越快越好),时间长些,将进入皮肤的热量吸出来。
有条件冰敷也可
然后再就医!
很多家长一看皮肤没事就不冲了,导致热量在皮肤里面,造成更大创伤
第一时间就是用冷水淋,会消散热量,再用冰敷。会减少疼痛感。不要着急不要慌。抱着宝宝上医院。
小孩开水烫伤会留疤吗?
这被烫伤是否会留疤,必须要根据孩子的烫伤程度来进行分析的,如果只是轻微烫伤,一般是可以恢复的,但如果烫伤严重,这时候可能会留疤,所以对于孩子有烫伤的情况时最好要及时进行处理,而且在平时一定要避免皮肤感染,所以在饮食方面也必须要注意改善。
宝宝验血报告,指数怎么看?
一、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缩写为“Hb/HGB”,俗称“血色素”。1、没有贫血血红蛋白正常值:出生10天以内≥145g/L10天~3个月≥100g/L3个月-6岁≥110g/L6岁~14岁≥120g/L如果血红蛋白正常,提示宝宝没有贫血。2、铁储备不足血红蛋白正常,但存在以下情况,提示铁储备不足。A、平均红细胞容积(MCV)↓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建议:让宝宝适当进食含铁丰富食物。六个月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时,首选富含铁的婴儿营养米粉;已经添加到荤类食物阶段的宝宝,进食动物肝脏、血制品(如猪、鸡、鸭等都可以)1~2次/周。食物营养丰富,自然能满足铁的供给。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值偏低,并且平均红细胞容积(MCV)lt80,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该病属于缺铁性贫血。治疗:需口服补铁剂,并且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4、巨幼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值偏低,同时平均红细胞容积(MCV)gt100,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该病主要因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治疗:去除病因,多摄入肉类及新鲜蔬菜,以增加维生素B12和叶酸摄入量。必要时,遵医嘱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二、C反应蛋白宝宝发热去医院,医生常建议化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缩写为“CRP”。1、C反应蛋白的特点C反应蛋白可在各种急性炎症、损伤等发作后,于数小时内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因为它的半衰期短,病变好转又迅速降至正常。它的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所以被认为是急性炎症反应时,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虽然白细胞也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但CRP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2、正常值C反应蛋白的正常值为≤8mg/L3、临床意义通常,宝宝发热24小时以上,查血常规+CRP,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较为有意义。对于有些病情比较急重的宝宝,也可能刚发病就查血常规+CRP。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CRP轻度高于正常值。但CRP高于正常值的程度越高,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CRP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感染的严重程度,具体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指标。4、要不要用抗生素严重细菌感染,是否要使用抗生素?要根据孩子的病史、临床症状,结合化验结果来决定。有的孩子抵抗力强,不一定表现疾病症状,且精神反应等一般状态良好,可以暂时先观察。但如果孩子病情变化快,家长觉得不对劲,则须及时复查。通常,只有严重的细菌感染,才考虑用抗生素。三、血小板血小板,缩写为“PLT”,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在机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血小板计数正常值单位体积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数目,称为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为(100~300)×10^9/L。2、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若没有它,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引起生命危险。如果宝宝血小板减少,提示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家长应重视,在平时护理中,观察宝宝皮肤上,会不会出现用手压一下不褪色的皮疹,若出现应及时就诊。3、血小板增多宝宝在感冒、生病时,有可能引起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值范围。对于轻度的血小板增多,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待疾病好转后,血小板会自行降至正常值。但如果血小板计数>600×10^9/L,异常增多,则提示血液容易凝固,有形成血栓的风险,应及时就诊,寻求对症治疗。四、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缩写为“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性疾病和外来物质。这里极易混淆。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指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总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则指各类白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下文介绍),一定要分清楚。1、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2岁(11.0~12.0)×10^9/L儿童(5.0~12.0 )×10^9/L成人(4.0~10.0)×10^9/L2、白细胞计数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大手术后、中毒和白血病等。3、白细胞计数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五、白细胞分类计数上文已提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指的是各类白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缩写为“DC”。具体到每一类,都有相应的临床意义。1、嗜酸性粒细胞,缩写为“E”A、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以及少数恶性病。B、减少:常见于某些感染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以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2、嗜碱性粒细胞,缩写为“B”A、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急慢性血液病、脾切除后以及铅、锌中毒等。B、减少:无临床意义。3、淋巴细胞,缩写为“L”A、增多:多见于某些细菌或病毒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B、减少:多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 X 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以及尿毒症等。4、单核细胞,缩写为“M”A、增多: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B、减少:无临床意义。六、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缩写为“Rtc”。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有重要观察意义。1、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值成人 0.5%~1.5%绝对值(24~84)×10^9/L新生儿 2.0%~6.0%绝对值(144~336)×10^9/L2、网织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等疾病,以及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有效时。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范可尼贫血等骨髓衰竭性疾病,或肿瘤浸润、放/化疗等继发因素。七、嗜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嗜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即中性粒细胞),缩写为“N”。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在抗感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1、嗜中性粒细胞正常值(百分比)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由幼稚型向成熟型过渡,正常值的判断为:两型各自的百分比在一定范围内。A、幼稚中性杆状粒细胞:0.01%~0.05%B、成熟中性杆状粒细胞(中性粒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 4 叶):0.50%~0.70%2、核左移临床上,幼稚型中性粒细胞,超过中性粒细胞总数的 5%,称为核左移,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者体内有炎症病灶的人。3、核右移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 4~5 叶或更多,称为核右移。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