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分型有哪几种 脑瘫的类型有哪些?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959 阅读

脑瘫的分型有哪几种

脑瘫的分型有哪几种 脑瘫的类型有哪些?

脑瘫的类型有哪些?

脑瘫的类型有哪些?

脑瘫分类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打字的原理都差不多。根据临床神经系统表现、解剖特征、功能障碍程度、伴发损伤、病理特征等。最新的脑瘫分类是由《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指南》编辑委员会在2014年制定的。分类如下:

根据运动障碍和瘫痪部位的类型,分为痉挛性双瘫、痉挛性偏瘫、痉挛性四肢瘫、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和混合型。

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分为五个等级。按照五个年龄组(0 ~ 2岁、2~4岁、4 ~ 6岁、6~12岁、12~18岁)的标准功能,从高到低分别为I、II、III、VI、V。

痉挛性脑瘫,主要损伤部位为椎系,不同病变部位临床表现不同。主要表现为全身屈曲模式,抗重力伸展不足,动作发展缓慢,功能不足,活动范围小,姿势异常,肌张力增加。上肢以手指关节掌屈、握拳、拇指内收为特征。下肢表现为尖足、内翻足、膝屈曲过伸、髋屈曲、内收内旋。下肢比上肢重,多表现为上肢屈曲模式和下肢伸展模式。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胆怯、退缩、性格内向。

非随意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是椎体的外部系统。主要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不自主运动,不自主、不协调、无效的动作增多。全身过伸和不对称姿势模式占优势,活动范围扩大,活动过度,平衡协调能力差,可见皱眉、眨眼和颈部肌肉收缩。

共济失调的主要损伤部位是小脑。表现为平衡障碍,肌张力低,无不随意运动,本体感觉和平衡感丧失和下降,不能维持稳定的姿势。步态不稳定,你可以 不要调整你的步伐。身体僵硬,方向不准。过度动作和多余动作较多。

张力减退型四肢瘫痪,几乎没有自主运动。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旋转位,俯卧位时不能抬头。

一个孩子同时存在两种或几种混合型脑瘫症状。

脑瘫诊断标准?

脑性瘫痪(脑瘫)是由从到婴儿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一、脑瘫的诊断条件:

⑴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是非进行性的;

⑵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在脑内;

(3)婴儿期出现症状;

(4)有时合并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感觉障碍等异常;

5]正常儿童进行性疾病引起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和暂时性运动迟缓除外。

脑瘫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脑电图、CT和MRI。

CT和MRI可以发现大脑结构是否有异常,这对于讨论脑瘫非常重要。病因和预后可能有帮助,但诊断不能被证实或否认。脑电图可以知道癫痫、跛行是否并发,对治疗有参考价值。

二、脑瘫体检

主要检查孩子的神经发育。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发育落后和离异。沃伊塔认为三个月的滞后是不正常的。发展性解离是指各个领域的发展阶段与正常儿童有很大差距。脑瘫儿童会出现运动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分离。

脑瘫患儿的发育特点是发育迟缓,发育异常3个月以上,即由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决定的病态发育。

脑瘫患儿抬头、独坐、攀爬、站立、行走等运动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同时存在持续的原始反射、延迟的姿势反射和肌张力的改变。这些异常的神经运动发育会引起儿童的变化。;运动风格和姿势。

1.姿势异常

有的孩子在静止躺着时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姿势,有的孩子在运动时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姿势。

休息时的异常姿势包括紧张的颈部反射姿势、角弓反位姿势、偏瘫姿势等。运动时姿势异常包括舞蹈样手足蠕动和扭转痉挛、痉挛性截瘫步态、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等。

A.紧张颈部反射姿势

影响四肢肌张力和眼位的是头位的变化。可分为对称紧张颈部反射姿势和非对称紧张颈部反射姿势。

不对称紧张的颈部反射姿势在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2 ~ 3个月占优势。之后在上位中枢的控制下逐渐消失,出生后持续3个月就是异常。出生后6个月仍存在的对称紧张性颈部反射姿势为异常。

B.偏瘫姿势

儿童常表现为一个肢体的运动,而另一个肢体的废用则有明显的左右肢体不对称。

C.弯弓反向姿势

儿童与健康。;其表现是四肢肌张力增强,头和背屈曲。

D.手脚爬行的舞蹈式姿势

孩子表现出不自主的动作,动作往往以跳舞或扭动的形式出现。动作外观明显连续松散,幅度过大无法控制。

:如果10个月后儿童没有出现反射,则有病理意义。

(2)背屈反射:正常儿童在15 ~ 18个月时出现,18个月后若为阴性,则为异常。

C.异常c.Vojta姿势反射

沃伊塔姿势反射是西德学者沃伊塔博士首先提出的七种姿势反射的总称,用于检查婴儿的神经发育和脑瘫的早期诊断。其原理是根据婴儿神经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姿势反射。如果运动发育年龄比生活年龄落后3个月以上或出现异常姿势,将是脑瘫早期诊断的重要临床依据。按顺序检查孩子,参照正常标准判断。

D.病理反射的衍生

可以引出的病理反射包括巴宾斯基征、查多克征、奥本海姆征和戈登征。当健康婴儿的运动系统在12个月内发育不完善时,这些反射也可以是积极的。而2岁以后的孩子如果还能引出这些反射,就会处于一种病理状态,代表锥体束的损害,在痉挛性脑瘫的孩子和爬行性脑瘫的孩子中都可以看到。

3.异常肌肉张力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休息时的肌张力。检查方法是通过触摸病人来判断。;肌肉硬度和检查者被动伸展和弯曲四肢时感觉到的阻力。

小儿脑瘫是由于脑损伤导致肌肉调节系统受损,姿势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异常主要表现为肌张力的升高、降低或摆动。

肌张力增加时,肌肉较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加过多,关节活动范围缩小。

肌张力的降低表现为肌肉缓慢、柔软,被动运动时阻力降低,关节活动范围扩大。

肌张力的摆动是指儿童在安静时肌张力完全正常,但在随意运动活跃时明显增强,由低张力变为高张力。

锥体束损伤引起的肌张力增高为痉挛性肌张力,即上肢屈肌群和下肢伸肌群的张力较明显,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大,末端阻力小,称为折刀。肌肉张力增强。

锥体外系损伤引起的肌张力增高,是紧张性肌张力增高,即伸肌和屈肌的张力等量增加,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是均匀的,故称为铅管型肌张力增高。

脑瘫患儿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均可导致腱反射,可与肌源性疾病相鉴别。

第三,头部的CT和MRI检查

头颅CT是脑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像反映。脑瘫患儿头颅T检查常有异常,其CT表现因脑瘫类型、不同病因及并发症而异。

1.头颅CT异常率

脑瘫患儿头部CT异常率有多高?国内有不同的报道。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生云检查了我院83例脑瘫患儿,异常率为51.9%。杨新伟等人观察了66例脑瘫患儿的头颅CT结果,发现异常率为74.2%。张晓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1 112例脑瘫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异常率为79.1%。

2.头部CT异常的主要表现。

可分为非脑畸形和脑畸形。

非脑畸形主要有脑萎缩、脑室扩大、脑沟增宽加深、脑软化、脑积水、空洞形成等。

脑畸形多由胚胎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和神经元迁移异常引起,主要包括裂脑畸形、巨脑回畸形、灰质异位和脑穿孔畸形。

3.不同病因的头颅ct表现不同

有窒息史患者的CT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萎缩、皮质及皮质下软化灶、脑室旁白质软化灶和侧脑室扩大。

脑室外营养不良是早产儿缺血缺氧性损伤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典型表现。

早期新生儿颅内感染主要表现为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

4.不同类型脑瘫的头颅CT不同表现(1)痉挛性脑瘫的头颅CT异常率最高,主要表现为脑萎缩或皮质及皮质下软化病变,病变部位、大小与临床肢体瘫痪基本一致。(2)蠕动型表现为第三脑室扩大和基底节病变。(3)障碍型以第四脑室扩大和小脑低吸收区为特征,伴有小脑萎缩和蛛网膜囊肿。(4)低张型表现为侧脑室扩大,脑积水,胼胝体发育不全,侧脑室扩大,预示以后会变成痉挛性。(5)混合型表现多样,多数较严重,常伴有第三脑室扩大、脑萎缩、脑积水或脑实质软化。5.不同肢体功能障碍的不同CT表现痉挛性双瘫患者可见到对称性侧脑室扩大。痉挛性偏瘫时可见对侧脑室扩张和低密度阴影,四肢瘫表现为脑发育畸形、基底节病变、脑软化、脑积水、腔隙性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