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吃东西的时候不能逗
一岁四个月的宝宝不专心吃饭喝奶可以惩罚吗?
一岁四个月的宝宝不专心吃饭喝奶可以惩罚吗?
我是夏微凉,两个娃娃的宝妈,大宝曾经吃饭困难户,二宝是标准小吃货,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从您提的问题可以看出是位细心的家长,也能看出您为孩子的吃饭问题应该是尝试了很多办法。但是并不建议用惩罚的方式,因为孩子不爱吃饭是结果,惩罚如果有效也只是暂时的,我们更应该去找原因。
我曾经也因为大宝吃饭难,身材瘦弱等问题苦恼过。尝试过规律饮食和推拿等方法,都收效甚微。
为此我特意自学过一些中医的书,很幸运的,我总结出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并且在俩宝身上实践有效果,分享给被不爱吃饭宝宝困扰的家长们。
中医给出的解释是:最影响孩子的食欲的器官是脾胃,脾胃好了,吃饭才香,营养吸收的才好,也更容易长身高,身体素质会更好,那么如何养好宝宝的脾胃,建议从如下简单的四点做起。
1.规律的饮食习惯
要想让孩子拥有好胃口,养好脾胃,规律饮食很重要,小宝宝胃口很小,需要三餐加间点的方式。特别是一岁左右,刚刚开始辅食不久的宝宝,脾胃功能更是娇弱,要根据宝宝月龄和个人食量进行固定时间的进餐,不吃或者少吃零食,养好宝宝脾胃,也是日后小吃货的基础。
2.加强户外运动
宝宝户外运动的好处可是很多的,可以增强体魄,提高免疫力,消耗过剩的精力,增加学习能力等,户外运动的体力消耗会增强饥饿感,吃饭也更多更香,睡觉也更踏实。而且户外运动减少了在室内因无聊,而引起吃零食或贪玩手机等不好的习惯发生的机会。
(强烈推荐这一条,这也是我一人带两娃最重要的法宝,能一同解决很多育儿难题)
3.好好做饭
很多家长把精力花在买高价食材或者营养品上,而忽略了饭菜的口感,以及孩子的喜好,只顾营养搭配后机械的喂食。也有家长由于忙,没有时间给孩子准备饭菜,或给孩子吃外卖食品,导致孩子的口味偏重,脾胃也受到了损伤。好好做饭,努力做到更好的口感,营养的均衡,给孩子新鲜的体验,让吃饭变成享受。
4.身心愉悦
影响脾胃功能的一大重要因素,是心情。我们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心情不好或者压力过大时,会没有食欲。孩子也一样,如果白天不开心,或者经常受到训斥,家庭氛围不好等,导致情志不畅,更是影响食欲,长期下去就会损伤脾胃。
以上4点就是我自己带俩娃,看书和亲身实践出的方法,看着两个娃娃迫不及待坐在餐桌上,然后大口吃饭的样子是最幸福的场景,希望对各位被孩子吃饭问题困扰的话家长有所帮助。
养育了两个迥然不同的孩子,也让我意识到,孩子个体之间的食量差异还是很大的,不要和别人对比,不要苛求每一顿的量,根据孩子自身情况综合来看,吃得好,精力充沛,满足自身成长即可。
我是夏微凉,愿与您一起分享亲子成长心得,欢迎关注:夏微凉亲子成长
宝宝应该在多大时候参加亲子活动?
在孩子长大过程中,爸爸妈妈除了要求孩子读书
也要和孩子们一起玩,多支持孩子参与各种活动
并让孩子们在学习后进行分享
在活动中体会感恩及惜福
孩子们一般来说,在听父母的话的同时
他们更想看到父母是如何去做的
如果父母能一起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
那孩子的接受度就会更高
亲子活动,就是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其中,其乐融融,那您是否了解举办亲子活动的意义呢?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但是现在的父母工作压力大、琐事缠身,的确很辛苦,精疲力尽之时常常无暇估计幼儿园亲子活动,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也需要明白,参加幼儿园活动是了解孩子、转化教育观念、增进亲子感情的绝佳机会。虽然缺席,表面上看无关紧要,但其实受伤的还是孩子!
亲子活动的特点
亲子活动是一种以亲缘关系为基础,建构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实施亲情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将游戏活动作为主要教育手段,教学活动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而成,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共同游戏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使父母获得恰当的先进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
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实现了幼儿学习、家长培训的指导思想,形成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这就决定了亲子游戏具有多元性、多向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亲子活动的意义
亲子教育活动是一种辅助日常教育活动的有效活动形式,是促进家长转变观念的有效途径,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也为孩子的完美人格奠定了基础。
亲子活动中,家长能更直接地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正确评价孩子的发展水平。通过与孩子互动,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交流及合作。而且家长亲自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对教育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
家长的陪伴,能让孩子感受温暖,会产生更强的安全感和大胆探索的勇气;安全的心理氛围下,易于产生自由感、也乐于与同伴互动,进行合作学习。
亲子活动的好处
1、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亲子活动中,家长、老师、小朋友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人都在他们的身边,被他们注视着的时候,孩子会更有勇气去探索和活动。家长在亲子活动时来园,也能让孩子形成“爸爸妈妈是爱我”的意识,更加自信,获得成功时也更有成就感。
2、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促进亲子关系发展
参加亲子活动,家长可以直观的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客观的评价孩子的发展水平。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各种游戏和互动,也拉近了家长和孩子的距离,让平时忙于工作的父母可以放松心情和孩子接触,亲子双方变得更加亲近、更加理解、更加信任。
3、树立家长的主人翁意识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中其实是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但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忽视了自己也是教育的主体,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后就万事大吉了。虽然很感激爸爸妈妈们的信任,但是教育的正确打开姿势并不是“老师说了算”的。亲子活动可以帮助家长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幼儿园教育当中来,和老师一起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职责。
4、有助于家园关系发展
家长参加活动,可以客观了解老师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便于爸爸妈妈跟老师之间的后续沟通,诚恳互信。同时,家长与家长之间也可以搭建相互帮助的桥梁,共同交流育儿观念,不断提高自己。
5、家长的参与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另外,孩子也会更快乐、更积极地参与活动、探求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又缩短了老师与家长、幼儿之间的距离。
那么家长很少参加孩子的亲子活动
看似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但对孩子会有哪些影响呢?
缺席对于对孩子的影响
1、无从了解孩子的表现和发展情况
没有亲身参与过幼儿教育的家长,是无法了解孩子在园的真正情况的,也不会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更无从谈起根据孩子的情况和老师制定更适合教育对策了。
2、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被爸爸妈妈关注、重视的,如果在亲子活动时,孩子看到别人的爸爸妈妈都来了,而自己的父母没有来,内心该有多难过无助。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没有父母的参与,老师教的再好也没用。缺少父母参与的童年,只会得到一个内向怕生、缺乏自信的孩子。
3、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停滞
每位老师都希望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这对增进双方理解与信任至关重要。亲子活动作为一条纽带,自然也备受老师重视。通过各种活动,家长可以了解教育教学成果,老师可借此建立对话,聆听广大家长反响,征求和吸纳家长意见。当家长屡屡缺位,等于切断了这种对话机制,彼此的信任度和好感就受到影响,家园共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反受其害的,当然是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没有父母的参与,老师教得再好也没有用。也许你会说工作忙,走不开。可是,孩子的事才是天大的事。工作能和孩子的成长相提并论吗?挣再多的钱能换回孩子的成长吗?家长的缺失能让孩子真的快乐吗?
另外三岁之后是宝宝比较重要的时期,是孩子身体的快速成长期,同时也是宝宝开始培养识字的最佳阶段。当然学习这种东西不能强迫宝宝,容易让他对学习产生反感抵触,导致以后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兴趣。一是尊重孩子兴趣想法,多陪伴他,通过玩的方式让他喜欢上学习。搜索【猫小帅学汉字】应用有惊喜哦,比如:我家闺女喜欢抢手机,我就根据她的喜欢,效果非常赞。里面很多冒险故事,教宝宝识字,还有游戏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