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孩子正确使用筷子 一年级学生,写字歪歪扭扭,该怎么办?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272 阅读

如何训练孩子正确使用筷子

一年级学生,写字歪歪扭扭,该怎么办?

一年级学生,写字歪歪扭扭,该怎么办?

学生写字歪歪扭扭,老师应该引起重视,家长更应该引起重视。特别是家长,应该把写字做为孩子的一门家教课程,让孩子好好练字,并通过练字,使自己锻炼成才。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写出漂亮字,纠正孩子写字歪歪扭扭问题呢?
第一,从小培养,锻炼基功。写字是一门功夫,必须从小培养,夯实基本功。一个孩子手能抓住东西以后,就应该引导孩子抓笔。笔是写字的工具,让孩子先学会工具的用法。就像吃饭要先学会使筷子一样,写字也要先让孩子学会用笔。孩子能把笔抓住以后,就要引导孩子写字。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写不出字来,但没有关系,让孩子随意地写,只要让孩子掌握了用笔的方法就可以了。笔能运用自如了,写字慢慢再教。
1.关于用笔的方法,这里就不必多说了,相信每位家长都知道。教孩子用笔的时候,一定要教给孩子正确的用笔方法,用笔方法不正确,会直接影响写字的速度和质量。过去私塾先生教书法,要让学生先练运笔一个月,不然手腕没有力道,写出字来自然没有筋骨。
2.孩子学会了用笔,就为写字打好了基础。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写字的基本功更扎实一些,在孩子上学之前,可以先让孩子练习描红,描红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注意用笔的力道,该用力的地方用力,不该用力的地方不要用力。描红以每天100字为宜,不要太少,也不太多。太少了效果不好,太多了会使孩子手指疲劳,造成手指变形,将来对写字不利。一个孩子从3岁到7岁,利用五年时间练习用笔、描红,写字的基本功应该就很扎实了,将来肯定能写出一手好字。
第二,书写认真,磨练毅志。孩子上学以后,就正式接触写字了。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写字一定要认真,做事认真,不能着急,不能潦草,一定要一笔一画地写。
写字的过程,也是磨练孩子毅志,培养孩子性格的过程,要通过写字,让孩子养成做事严谨,精益求精的习惯,那样,会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让孩子认真书写,要分三步走。
1.第一步,先让孩子做到横平竖直,运笔不抖不颤,每一笔划都一挥而就,中途不能停顿,做到笔法流畅。
2.第二步,要让孩子注意字的间架结构,不要长胳膊大腿,也不要缩头缩脑,字写出来要大大方方,结构合理,让人看着心里舒服。
3.第三步,要让孩子注意每个字的比例关系,做到大小一致,横竖成行,比例调,通篇整齐。达到了这三步要求,写出字来应该就不难看了。孩子认真书写,要重点体现在作业上。作业是展示孩子写字功底的平台,也是检验孩子写字水平的试卷,作业写得工整漂亮,不涂不改,必然会得到老师的夸奖,那样,孩子会有成就感,以后写字会更加认真,对提高书法水平大有益处。
第三,工笔临贴,勤写多练。孩子写字达到了工整的程度,就要继续提高了。在提高写字水平问题上,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有太大奢望,不要指望孩子将来成为书法家。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书法家,必须要请名师指点,刻苦修练才行。做为一般人,只要能把字写得漂亮,写得让人看了心里舒服就可以了。做到这一点,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首先要让孩子经常练习写美术字,重点掌握黑体、宋体、仿宋体的写法。写美术字,需要用尺子工笔描绘,细心琢磨。久而久之,孩子就能熟练掌握字的间架结构,知道什么字怎么写最合理,最好看。其次要让孩子临贴学书,初步掌握书法知识。有道是“毛笔练神韵,钢笔练筋骨”,在书法中,毛笔字是最难写的,毛笔的力道最难掌握,悬肘和卧肘又有分别,笔划粗细浓淡钢柔飞白都有讲究,所以练毛笔字能练出字的神韵。钢笔属于硬笔,没有毛笔那么多变化,只是练习字的筋骨。临贴练毛笔字,可以从历代名家的字贴中学到字的神韵,再写钢笔字,就会显得有韵味。临贴最好临“颜柳”,“颜筋柳骨”,对写好硬笔字有好处。再有就是要让孩子做到勤写多练,有道是“掌不离手,曲不离口”,写字也要“笔不离手”,只有勤写多练,才能把字写好。孩子每天练字的时间不能低于半小时,功夫到了,写出字来自然不同凡响。
重视孩子写字,就是重视孩子前途,每一位家长都应该从写字入手,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性格。那样,孩子的字练好了,敢为人先的性格也养成了,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专注能力的培养要从小着手,从细节入手、从日常生活中入手。我们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有这样几个认知:
一、上行下效:你的行为习惯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无论你的习惯好与不好,你的孩子会从你的言谈举行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或多或少地承袭你们的优缺点,为了规避父母的弱点、放大父母的优点,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好的行为范例。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在怀孕期间就要有规律的生活、有良好的情绪,让孩子在胎中就有莫名的感应。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你的约束行为会传导到孩子心里,胎育奠定了基础,日后就胜人一筹。
二、潜移默化:孩子出生后,从多方面引导孩子专注于某一事。如吃奶就让孩子专心吃奶,吃饭时,让孩子专心吃饭;睡觉,就让孩子专心睡觉;如此反复,孩子的专注力就会逐步提升。
三、科学规范: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情感转移、兴趣迁移是常态。2–3岁以后,孩子的注意力会发生极大的变化。遇到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就要科学规范,不能听之任之。诸如吃饭不专一就从吃饭训练开始,交流对话不专一就要告诉怎么与大人交流,告诉孩子坐几分钟,就必须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坐好;如果要求孩子走多少步,就必须让孩子独立地在规定时间内走完。
四、校证要早:孩子的注意力,随着年龄增长会不断变化着。父母及家人必须及时发现孩子在生活细节中的问题,各个击破,尽早解决。拖的越久就越不好解决。
五、陪伴要多: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父母的陪伴,特别是和谐共处的环境下的陪伴更有价值。当有了孩子以后,家庭生活、个人生活都会发生变化,或多或少影响着年轻父母的情绪。控制情绪,温情陪伴才能发挥作用。在陪伴的过程中,要杜绝急躁、打骂、斥责。如果父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的前期努力就等于零。
知性父母、和谐家境、科学膳食、持续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就会慢慢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