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让自己遇到问题不逃避 你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敷衍我,我不知道如何反驳?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4745 阅读

怎么才能让自己遇到问题不逃避

你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敷衍我,我不知道如何反驳?

你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敷衍我,我不知道如何反驳?

不要试图跟长辈讲道理,不仅是长辈,任何人都是这样。
有些长辈并不是真的想教导你,纯粹就是“逗”你,像逗小孩一样,把小孩逗哭了,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你发怒了,焦虑了,沮丧了,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们才不在乎谁对谁错,只是需要一个发泄的途径和对象,如果你不幸成为这个对象,就点头,微笑,然后自己该干嘛干嘛就行了。

如何让自己不再懒惰?

答:自律,是勤奋的原动力!
1、勤奋是一种选择,当你选择了努力,就要准备承受风雨的洗礼。
2、请记住,这个世界没人在乎你有多累,只有人在乎你到底行不行?
3、不要期待别人来理解和安慰,想要什么只有靠自己争取!
4、一辈子,三个字—— 靠自己!
5、痛苦自己撑;泪水自己抹;艰难自己熬;坎坷自己走……
6、勤奋吧,朋友,多勤奋一步就少求人一次!

当你感觉无助,无能为力不知道如何办才好时,怎么办?

当你感觉无助,无能为力不知道如何办才好时,该怎么办?
首先,要静下心来,不能一味的让负能量左右自己的每一根神经,在忧闷痛苦中不能自拔。
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情绪,通过外在的方式,让自己从忧闷痛苦中走出去。如或外出旅游,或登高远眺,或引吭高歌,或找一个无人的地方尽情痛哭一场,通过如此种种的方式来发泄自己,放松心情。
其次,要善于进行自我的内在调节。
要相信,天永远都不会塌下来;眼前的黑暗是暂时的,明天的太阳还会从东方升起。
要知道,别人光鲜亮丽的背后,定有无穷的、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血汗。
要记住,人生路上,决不会一帆风顺,定有暗流涌动。没有爬不过的火焰山,没有趟不了的通天河。困难象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要明白,世界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它就成了路。有心动,更要行动;想一万次,不如实际行动一次。
要懂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为你行动了,不一定能成功;但你不行动,就一定不能成功。

我家孩子上初一,面对难题有畏难情绪,一遇困难就退缩,怎么办?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是在父母所建造的“温室”中长大的,所接受的挫折教育很少。特别是在生活上,从小到大几乎没有面临什么困难,基本上没有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经验和技能。
但是,在学习上就不同了。学习困难终归须由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父母不可能代劳。
因此,现在的孩子从内心上产生畏难情绪既常见也正常,不仅学习上如此,生活上也如此。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下面,“三味给题主分析一下“孩子畏难”的问题——
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被孩子当成“困难”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家长应按不同类型,采取相对策。
一、“力所不及”型困难成因及危害:
这类困难是孩子的一个客观存在。受孩子生理、心理、智力及经验等因素限制,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必然存在很多问题是孩子力所不及的。
比如:对一个才上初一的10来岁的孩子而言,父母让他扛一包水泥上楼,他会感到困难;父母叫他去完成一套数学中考试题,他会感到困难……
特别是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由于家长的急躁心理和过高期望,不顾孩子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揠苗助长,人为性给孩子设置困难。
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严重危害性: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影响孩子迎困克难良好品质的培养;容易造成孩子的厌学心理等。
应对策略:
如果孩子所面对的是这类“力所不及”型困难,家长不应对孩子予以埋怨,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如果将一个苹果挂得太高,孩子怎么跳也够不着时,即使孩子有多么饥饿,这个苹果也会对他失去诱惑力。
二、“过程繁琐型困难成因及影响:
这类困难实质上是由多个“容易问题叠加而成。孩子之所以会感到困难,是因为对解决它的步骤和过程缺乏清醒的认识。
比如:父母和孩子从超市购物回家,大袋小包的,一大堆物品,父母拿不完,让孩子帮忙,孩子见一大堆的物品,抱怨说:“这么多,我拿不了!”于是,干脆什么也不拿。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常见。
同样,在学习上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初中数学考试中,最后一道题一般会被学生当难题看,而其难并非没学过,主要是因为“综合性较强,问题设置多,解题过程相对繁琐。正因为这个特性,被很多学生当成难题,而不愿去触碰。
再如,语文阅读题,很多学生感觉好难,往往失分较多。“三味曾长期分析这个问题,发现一个较普遍现象:学生对文章过长、问题过多,缺乏耐心。
孩子的这种心态,会严重影响自身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方法性。
应对策略:
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如果孩子面对的是这类“过程繁琐”型困难,建议家长: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引导孩子将困难分解成多个步骤和过程,一步一步去完成。并在感受成功快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方法和乐趣。
10个袋子一次性提不完,可以分几次去提,但不可因一次提不完而不提。
数学难题综合性很强,前一问的结果往往是后一问的条件。不能因为后一问题解决不了,而放弃了前一问题。拿出耐心,一步一步推演,难题也不难。
三、“依赖型”困难:所谓“依赖型困难,指的是孩子因为过于依赖父母或老师,在离开父母和老师的情况下,将容易的、会干的事,也当成了困难。严格讲,其本质不是“困难,而是缺乏独立性的依赖心理。
有不少家长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写作业时,父母陪在旁边,他的劲头很足,也没说不会做,但一旦父母不在旁边,就写不下去了,还叫个不停:快来啊,这题我不会做啊!
父母曾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他总借口说不知道怎么收拾,但如果适当帮他一下,其实他干得很好。
初一学生在学习上常有这样的心理:老师课堂上布置一个学习任务,稍有点难度,就不想主动去想办法解决,要么乱写一通,要么不思考也不写。他就等着老师讲答案。
这种行为,很容易养成孩子的惰性心理和习惯。
应对策略:
如果孩子所谓的困难,属这类情况,家长应注重孩子的独立能力和习惯的养成教育。平时不要低估孩子能力,不要过于溺爱而事事为孩子代劳,凡事做到责任分明,各尽其责。
四、“习惯型困难有时,父母偶尔要求孩子去洗刷一次碗筷,由于孩子从来就没这个习惯,他就会将洗碗当困难看。
在学习上,孩子照样会习惯将某类问题当难题看。拿“三味所教的初一政治科来看,有部分学生,在测验和考试时,对最后一道实践探究题,往往放弃不写。即使有时很简单容易,也照样如此!因为在他们心理已形成一个习惯性认识:这类题我从来就做不好!
其实,各个学科都存在类似问题的学生。
应对策略:
关键要鼓励孩子迈出打破习惯思维定势的第一步!并协助让孩子长期坚持,习惯成自然就好。
比如:“三味”针对那些习惯性不答最后那道“实践探究题的学生:
首先,改变学生习惯性思维定势,告诉他们,解决这类问题,其实并没想象中的难。专心去做时,其实也很容易。
其次,我要求:以后,这道题不可以空着不写,即使真不会,也要根据题意,“乱”写一通。
再次,我让学生多多总结一下应对这类难题的经验和感受,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方法和技巧。
总结语:总之,对于初一孩子来说,存在学习困难是很正常的事。但家长应及时对孩子困难的分析,找出造成困难的真正原因,并寻求老师协助,从心理上和知识贮备上,鼓励和帮助孩子树立面对困难的自信心,提高孩子解决困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