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婴儿哭声中判断原因
八个月宝宝夜里醒来哭,抱着就不哭是什么原因?
八个月宝宝夜里醒来哭,抱着就不哭是什么原因?
宝宝现在8个月大了,经常哭闹,可能有微量元素缺乏,建议8个月的宝宝应该添加辅食,一定要开始少量,慢慢添加,定期服用维生素AD滴剂。更多的户外活动,可以添加碳酸钙颗粒,可能是宝宝缺钙、或胃冷或消化不良、或不适引起的。给宝宝吃鱼肝油和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并要多补充食物,少吃多喝,避免消化不良啊。晚上睡觉时要给宝宝戴上肚兜,避免腹部着凉,从各个方面考虑问题。
为什么情绪一激动就容易哭?
情绪激动是心理上的变化,哭是生理上的反应,一激动就哭那就是心理变化外显为生理上的表达,如同条件反射一般。
情绪激动的时候,身体内某些化学激素剧增,打破原有的平衡,如果不加以疏导,我们的大脑可能会抗不住压力而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而泪腺正好可以帮助我们排除这些化学激素,弱化剧烈的情绪,使之逐渐恢复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哭泣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亦是宣泄情绪的主要方式,是情绪激动时大脑为了保护你而做出的正确选择,并不受你的意识控制。
哭泣被视为弱者的表现,这话是有偏见的,并不全然如此。情绪激动后的哭泣是生理的本能反应,不受人力支配。若为你的本能反应而感到羞愧,那真成了庸人自扰,全无必要。
我们先来说说哭泣吧!
一,人类为什么会哭泣?
哭泣分为很多种:无声流泪、低声啜泣、嚎啕大哭;有吸引注意力的无泪假哭,有感情真挚的失声痛哭;有悲戚的哭,有欢喜的哭,有疼痛而哭,有断肠而哭……
《西游记》第三十九章里,孙行者对哭泣也有简单的分类:
行者道:“哭有几样:若干着口喊谓之嚎,扭搜出些眼泪儿来谓之啕。又要哭得有眼泪,又要哭得有心肠,才算这嚎啕痛哭哩。”
哭是人类先天就具备的本能,婴儿降生的第一件事就是哭泣。哭是婴儿初始的交流方式,随着逐渐长大,哭泣便具有了更深层的功能,变得更加复杂。
1.哭泣是一种交流方式
婴儿还没有学会如何表达自己需求之前,常用哭来传达自己的需求。很多母亲会发现,孩子哭的时候可能是没有一滴眼泪的干嚎,那是婴儿用假哭来提醒母亲:“我需要帮助或者关注”。
心理学教授兰道夫· 科尼利厄斯是专门研究人类哭泣的专家,他指出眼泪是人类本性的流露。他的研究证明,眼泪是一种实用有效的交流元素,它是对人类多种交流方式的一种补充。并非只有婴儿,成人也会用这种交流方式。
2.哭泣使人镇静
面临紧急情况时,我们急需镇静下来,否则脑血管就会因承受不住压力而出现意外。而哭泣,就是最好的镇静方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詹姆斯·J· 格罗斯根据试验推测:哭泣有镇静的作用。
3.哭泣能平复情绪,带走烦恼
人的一生通常会流下三种眼泪,其中之一就是情感性泪水。研究发现,情感之泪比其他两种泪水成分里多了很多化学激素。而这些化学激素在情绪激动时会剧增,正是烦恼的源头。哭泣的时候随着泪水排出,因为情绪会得到平复。哭过之后往往感觉轻松很多,原因或许正在于此。
情绪波动的时候,有的人选择攻击,让情绪外释;有的人选择忍耐,而忍耐并不能平衡因激动而分泌的化学成分,因此会通过一些生理上的反应表现出来,比如激动的时候浑身颤抖、脸红、脖子上青筋凸起,最后通过哭泣发泄出来。
既然情绪激动时的哭泣是很多人的本能生理反应,那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应该是如何让自己不哭,调控或宣泄自己的情绪才是重点。
二,情绪激动时该如何调节
情绪,一直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几大主要内容之一。对情绪的调控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人们往往在情绪激动的时候选择不顾一切的释放,或是一味忍耐,而发泄之后常常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追悔莫及。激动的情绪也有一个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发生前最方便调节;过程中也能选择合理宣泄;结束后可吸取教训,但无需悔恨自责。
1.培养自己的情绪察觉能力
最上等的情绪调控就是情绪爆发前的干预,因此必须培养自己的情绪察觉能力。时刻关注并监控自己的情绪,找到自己情绪波动的特点和规律,当情绪出现一点不好的苗头的时候就能做到及早的调整,以免因情绪失控而导致自己不想看到的后果出现。这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从认知上调节
人一辈子,免不了与别人争执,或是受些委屈,冤枉,指责,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情侣之间、朋友之间以及同事之间,免不了磕磕碰碰。你有你的判断,别人有别人的观点,大家对同一件事会做出不同的解释。所以无需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争论而情绪激动。与其事后去追悔,莫如事先早防备。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是从认知上对情绪的调节。
3.找到合理宣泄情绪的渠道
生气的时候,或是情绪爆发前,你若能及时抽身,让自己去跑几圈,流点儿汗。你会发现,几圈跑下来,你的情绪早就平复如初了。或是生气时尝试深呼吸,重复几次后也能让情绪逐渐平复。合理的情绪宣泄渠道有很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足够了。
情绪激动容易哭,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丢人。与其纠结于哭,不如管控好自己的情绪,防患于未然。